• PG电子·(中国)直营官网

    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

    吃降压药后为什么会出现四肢水肿的现象?
    发布日期:2025-11-12 11:49       作者:New Media       浏览:10.4万

   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降压药有很多种,其中“地平”类的应用最广,因为它适应症多,不良反应发生率少,效果也较为稳定。


    但是,它会产生腿肿、脚肿的问题。



    为什么服用它会出现水肿的问题?


    为什么呢?地平类降压药的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以降低血压,可是它对动脉的扩张效果较为明显,对静脉的扩张效果就较弱。


    在人体,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的主管道,比较粗。而静脉是把血液运回到心脏的管道,比较细。相对来说,动脉就好像是身体的“进水管”,而静脉就类似于“出水管”。


    使用地平类降压药后,进水管变粗了,血流增大,但是出水管还是很细,没办法把源源不断的进水及时排出去,从而就会出现水池的水量(血液)增大。


    血液中是含有很多水分的,也就是体液。当血液无法回流后,血管中的水分就会进入组织间隙,导致水肿。




    由于白天人都常处于站立或者坐着的状态,水性下流,脚部就变成了蓄水池,晚上的时候水肿明显。但是等到夜晚躺下,体位从垂直到水平,水分又会回流到头面部。


    所以早上的时候,脚不肿了,但是脸肿。


    实际上,研究显示,分离掉右旋体后,左旋氨氯地平可以避免右旋体引起的一系列副作用,如:头痛、头晕、肢端水肿、面部潮红等,从而证明了氨氯地平的副作用来自右旋体。


    左旋地平类降压药可降低水肿发生率


    也就是说,左旋氨氯地平是氨氯地平的左旋异构体,去除了降压作用小且增加水肿风险的右旋体。临床研究显示,左旋氨氯地平的水肿发生率低于氨氯地平,尤其适用于因服用氨氯地平出现水肿的患者,改用后,水肿症状可能减轻。


    氨氯地平由左旋氨氯地平和右旋氨氯地平两个对映体组成,1995年美国辉瑞公司发表了氨氣地平有效成份的专利,发现左旋氨氯地平的疗效是右旋氨氯地平的1000倍,从而证明了氨氯地平的有效活性成份为左旋体。


    左旋氨氯地平疗效显著,其疗效是氨氨地平的2倍,也就是说2.5mg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即可达到5mg苯磺酸氨氨地平的治疗结果。


    如何改善水肿?


    临床上有些患者液体负荷过重也会并发组织水肿,如肾病综合征。这类患者可以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来改善水肿。然而,“地平”类引起的水肿并非因为液体负荷导致,因此使用利尿剂往往不能改善。那我们如何改善右旋体氨氯地平导致的水肿呢?


    1、大多数水肿不严重患者持续用药可以逐渐耐受。平时避免长时间站立,可抬高腿部,促进静脉回流,减轻水肿。


    2、严重水肿患者可能需要调整降压方案


    (1)减少剂量:剂量减少后,水肿会改善;


    (2)换降压药:可选择水肿风险小的左旋氨氯地平片;


    (3)加用其他降压药:“沙坦”类或“普利”类可以改善“右旋地平”类引起的水肿,因为这两类药物除了扩张小动脉,还可以扩张小静脉。


    3、注意事项!!!


    (1)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压方案,不可自行停药或加用药物;


    (2)在家自行监测血压并记录,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;


    (3)定期返院复查,服药期间如有任何不适,及时告诉您的医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