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
门诊中,常有患者满脸困惑地问医生:我痛风一发作就赶紧吃药了,怎么疼痛不仅没缓解,反而越来越剧烈?
不妨自查,你真的吃对药了吗?
痛风本质上是一种代谢紊乱的疾病,主要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、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。
许多患者深知这一点,因此在痛风发作时果断服用了降尿酸药——其实这里存在一个严重的误区。
划重点!
在痛风急性期,治疗重点是控制炎症和缓解疼痛,并不是降低尿酸水平。
急性发作期用药时间建议在12~24小时内甚至更早,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,缓解疼痛。
痛风急性期,该选择什么样的药物?
急性发作期常用药物主要有三类:非甾体抗炎药、秋水仙碱、糖皮质激素。
其中,根据临床诊治指南,非甾体的抗炎药物(NSAIDs)是首选用药,又可分为:
传统非甾体抗炎药:代表有双氯芬酸、布洛芬、美洛昔康,胃肠道损伤可能性相对大一些;
选择性COX-2抑制剂:代表药有塞来昔布、艾瑞昔布、依托考昔,胃肠道损伤可能性相对小一些。
对于不能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,可以单独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,也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,尤其适用于上述两类药物效果不佳或无法耐受的患者。
总体而言,鉴于可能存在的药物副作用,如胃肠道和心血管安全性,痛风急性发作建议在医生指导下,可结合肝、肾超声检查情况来针对性制定用药方案,尤其是有高血压、冠心病、肾功能不好的患者。
至于降尿酸药物,应在痛风急性期完全缓解后再开始使用(疼痛缓解2周后)。如果在急性期就盲目服用降尿酸药,反而可能加重疼痛,延长发作时间。
这些误区也不能踩!
除了用药时机和药物选择的误区,还有一些常见错误做法也可能导致吃药更痛或疼痛反复:
比如用药剂量不足,部分患者担心副作用而自行减量,导致抗炎止痛效果不佳;或者疼痛刚缓解就立即停药,炎症未完全控制,容易出现症状反弹;还有些患者盲目叠加多种止痛药,不仅无法增强疗效,还会大幅增加副作用风险(如胃肠道出血、肝肾功能损伤)。
痛风的治疗是一个“综合性工程”,药物治疗只是其中一部分,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关键。在急性发作期,患者需注意休息,避免受累关节负重,可适当抬高患肢,减轻肿胀;饮食上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,如动物内脏、海鲜、浓肉汤、啤酒等,同时避免饮用高果糖饮料(如奶茶、果汁),因为果糖会影响尿酸排泄;日常需保证充足饮水,选择白开水、淡茶水或苏打水,促进尿酸排出。在缓解期,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运动,如散步、太极拳等,控制体重,避免肥胖(肥胖是痛风的危险因素之一),但要避免剧烈运动,以免诱发痛风发作。
总之,痛风用药的关键在于分清阶段、选对药物、规范使用。急性期切勿盲目服用降尿酸药,若出现吃药更痛的情况,先自查是否踩中了用药误区,及时就医调整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