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
“吃糖会变胖”几乎成了全民共识,奶茶、蛋糕、含糖饮料被贴上“肥胖元凶”的标签。
但肥胖真的是糖的“独角戏”吗?
糖:高热量+成瘾性,肥胖的“帮凶”
糖(尤其是添加糖)的致胖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:
1、高热量密度:1克糖提供4千卡热量,与脂肪接近。一杯全糖奶茶(约50克糖)含200千卡热量,相当于一碗米饭,却几乎不含蛋白质、膳食纤维等营养素,容易摄入过量。
2、刺激食欲:糖会快速升高血糖,触发胰岛素分泌,导致血糖骤降后更易饥饿。此外,糖还会激活大脑奖赏中枢,引发“越吃越想吃”的成瘾性反应,增加总热量摄入。
研究支持:世界卫生组织(WHO)指出,添加糖摄入量超过总热量10%的人群,肥胖风险显著升高。
肥胖的“真凶”:能量过剩,糖只是配角
肥胖的本质是长期能量摄入>消耗,糖只是热量来源之一。以下因素同样关键:
1、脂肪的“隐形贡献”:1克脂肪含9千卡热量,是糖的2倍。油炸食品、肥肉、奶油等高脂食物,即使少量摄入也可能导致热量超标。
2、精制碳水化合物:白面包、米饭等精制主食会快速转化为葡萄糖,与添加糖效果类似。长期过量摄入易引发胰岛素抵抗,促进脂肪堆积。
3、蛋白质与膳食纤维不足:蛋白质可增加饱腹感,膳食纤维能延缓糖分吸收。若饮食中这两类营养素缺乏,即使控糖也可能因饥饿感而暴食。
4、运动量不足:久坐不动会降低基础代谢率,使多余热量更易转化为脂肪。即使严格控制饮食,缺乏运动也难以维持健康体重。
控糖≠减肥成功,科学管理是关键
单纯戒糖可能陷入误区:
●用代糖“欺骗”身体:人工甜味剂虽无热量,但可能干扰肠道菌群,反而增加食欲。
●忽视整体饮食结构:有人戒糖后却大量摄入坚果、奶酪等高脂食物,热量依然超标。
●过度依赖“低糖食品”:许多“无糖饼干”“低糖奶茶”通过增加脂肪改善口感,热量可能更高。
科学建议:
1、控制添加糖:WHO建议成人每日添加糖摄入不超过25克(约6茶匙),尽量避免含糖饮料、甜点。
2、优化饮食结构:增加蔬菜、全谷物、优质蛋白(如鱼、豆类)摄入,用膳食纤维和蛋白质提升饱腹感。
3、规律运动: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(如快走、游泳)结合力量训练,提高肌肉量,加速脂肪燃烧。
4、关注睡眠与压力:睡眠不足会扰乱激素平衡,增加饥饿素分泌;长期压力可能导致情绪性进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