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G电子·(中国)直营官网

    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

    6岁以下儿童,千万别用这些感冒药!
    发布日期:2018-11-21 09:28:56       作者:pg电子制药集团       浏览:55.3万


    近日,全球权威医学期刊杂志《英国医学杂志》BMJ发表的一篇研究指出,一些可以缓解鼻塞症状,如充血、流鼻涕和打喷嚏的非处方(OTC)感冒药,不建议儿童使用。


    640.webp.jpg

    (来源:BMJ)

     

    据分析,这些不建议儿童使用的药物包括:减充血剂(如含伪麻黄碱等成分的);抗组胺药(如含苯海拉明、马来酸氯苯那敏、异丙嗪、曲普利啶等成分的)。

     

    研究员人员发现,非处方感冒药减充血剂,无论是单药还是联合抗组胺药或镇痛药,对鼻部症状改善效果不大,却增加了失眠、嗜睡、头痛或胃肠不适的风险,长期使用可导致慢性鼻塞。甚至对于儿童来说,还可能出现嗜睡、胃肠不适,甚至是抽搐、心率过快和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。

     

    事实上,对于这类药品儿童使用方面的问题,欧美官方早已发文提出警示。不过,提出警示、不建议使用,并不代表这些药有问题,而是考虑到孩子的特殊性,器官还处于发育阶段,一些成分可能会对孩子的正常发育产生不利影响。

     

    1、美国:2岁以下禁用,6岁以下慎用

     

   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(FDA)指出,感冒药经常含有一种以上作用成分,如抗组胺药、减充血药、镇咳药、祛痰药,千万不要给儿童使用超过一种以上含有抗组胺成分(流鼻涕、抗过敏等)的药品。

     

    早在2007年,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曾发布过关于6岁以下儿童慎用止咳和抗感冒药物的警示;2008年美国FDA又发布公告,建议2岁以下儿童不要服用此类药物。


    dam_2568.jpg

    图片来源:站酷海洛PLUS



    2、英国:儿童警惕三类感冒药


    英国药品和医疗产品管理中心曾发文指出,感冒药给儿童健康带来的危害超过了其宣称的正面作用,并提醒医生和家长要警惕这几种危险成分。这些危险成分包括:

     

    1、减充血剂

     

    成分:伪麻黄碱、麻黄碱、去氧肾上腺素(新福林)、羟甲唑啉、塞洛唑啉。

     

    功效:用于缓解感冒导致的鼻塞、流鼻涕、打喷嚏等。

     

    2、抗组胺剂

     

    成分:苯海拉明、氯苯那敏、异丙嗪、曲普利啶、抗敏安。

     

    功效:可减缓感冒引起的过敏症状,抗组胺药有镇静、催眠等副作用。

     

    3、镇咳祛痰药

     

    成分:右美沙芬、福尔可定、愈创甘油醚和吐根剂等。

     

    功效:右美沙芬是中枢性镇咳药,主要用于干咳,但痰多者不宜使用。



    3、市面上不少含以上成分的药品


    目前在我国市面上,有不少儿童感冒药是含有上述成分。例如,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,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;小儿复方麻黄碱桔梗糖浆,含有麻黄碱;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糖浆,含有右美沙芬、愈创甘油醚。


    事实上,含有这些成分的药品非常多,有些药物还会同时含有多种成分,如下图展示的含麻黄碱的复方制剂。所以,大家在给儿童用药前,务必看清楚具体有效成分,咨询医生或药师,做到合理用药、安全用药。


    据健康时报报道,不建议在6岁以下儿童使用减充血剂或含有抗组胺药的配方,建议6至12岁之间也要慎用。

     

    dam_2826.jpg

    图片来源:站酷海洛PLUS

    4、国家药监局发文,这些药儿童禁用或慎用


    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公告,今年以来,已有29个药品被要求修改说明书,其中不乏一些大品种、中药注射剂等,如血栓通注射剂、柴胡注射液、含可待因感冒药等。

     

    在这些被要求修订说明书的药品中,有19个的修订要求是涉及儿童禁用或慎用的。


    柴胡注射液 儿童禁用


    适应症:用于治疗感冒、流行性感冒及疟疾等的发热。

     

    修订内容:【禁忌】项中须注明“儿童禁用”。

     

    刺五加注射液  儿童禁用


    适应症: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,脑动脉硬化,脑血栓形成,脑栓塞等。亦用于冠心病,心绞痛合并神经衰弱和更年期综合征。


    修订内容:【禁忌】项中增加“孕妇、儿童禁用”



    匹多莫德制剂  3岁以下儿童禁用


    适应症:用于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的辅助治疗

     

    修订内容:【儿童用药】及【禁忌】项新增3岁以下儿童禁用。

     


    双黄连注射液  4岁以下儿童禁用


    功能主治: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、咳嗽、咽痛。

     

    修订内容:4周岁及以下儿童、孕妇禁用。

     

    含可卡因感冒药  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用


    适应症: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,尤适用于伴有胸痛的剧烈干咳。可用于中等疼痛的镇痛。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时的辅助用药,具有镇静作用。

     

    修订内容:【禁忌症】及【儿童用药】中相关内容修订为“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用”。

     


    注射用赖氨匹林   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、16岁以下慎用


    适应症:不适用于口服给药的发热及中度疼痛的治疗。

     

    修订内容:【儿童用药】修改为16岁以下儿童慎用,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。


     

    参麦注射液  新生儿、婴幼儿禁用


    适应症: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、冠心病、病毒性心肌炎、慢性肺心病、粒细胞减少症。

     

    修订内容:【禁忌】项应当包括:“新生儿、婴幼儿禁用”,“孕妇、哺乳期妇女禁用”。

     


    清开灵注射剂   新生儿、婴幼儿禁用


    适应症:主治外感风热时毒,火毒内盛所致的高热不退,烦躁不安,咽喉肿痛,舌质红绛,苔黄,脉数者;上呼吸道感染,病毒性感冒,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,急性咽炎,急性气管炎,高热等病症属于上述证候者。

     

    修订内容:【禁忌】项应当包括新生儿、婴幼儿、孕妇禁用。

     


    薄荷活络膏  两岁以下少儿禁用


    适应症:主要用于肌肉疲劳,筋骨酸痛,跌打伤痛,风湿骨痛,舟车晕浪,伤风头痛,蚊虫叮咬。

     

    修订内容:两岁以下少儿及孕妇禁用。

     

    海珠喘息定片  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


    适应症:用于支气管哮喘,慢性气管炎。

     

    修订内容:警示语及【禁忌】项中应当包括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。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。

    dam_5786.jpg

    图片来源:站酷海洛PLUS


    血塞通注射剂  儿童禁用


    适应症:用于中风偏瘫、瘀血阻络证;动脉粥状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、脑栓塞、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见淤血阻络证者。

     

    修订内容:【禁忌】项应增加:儿童禁用。

     


    血栓通注射剂  儿童禁用

     

    适应症:用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,脑血管病后遗症,内眼病,眼前房出血等。

     

    修订内容:【禁忌】项应增加:儿童禁用。



   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 儿童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尚不明确

     

    适应症:为当不宜口服给药时应用本品治疗严重的心律失常。

     

    修订内容:【儿童用药】修订要求改为,盐酸胺碘酮在儿童患者中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尚未建立。

     


    盐酸米安色林片  18岁以下儿及青少年用药的安全有效性尚不确立


    适应症:适用于药物治疗的各型抑郁症患者,能解除其抑郁症状。

     

    修订内容:【儿童用药】项将原说明书中【儿童用药】项内容修改为: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性尚未确立。

     


    精乌胶囊  儿童慎用


    适应症:用于失眠多梦,耳鸣健忘,头发脱落及须发早白。

     

    修订内容:【注意事项】项应包括:儿童慎用。

     

    百乐眠胶囊  儿童慎用


    适应症:失眠、失眠症等。

     

    修订内容:【注意事项】项应包括:儿童慎用,且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


    七宝美鬓丸   儿童慎用


    适应症:用于肝肾两虚,须发早白,牙齿摇动,遗精盗汗,腰酸带下,筋骨痿弱,腰腿酸软,带下清稀。

     

    修订内容:【注意事项】项应包括:儿童慎用。

     


    心元胶囊   儿童慎用

     

    适应症:用于胸痹心肾阴虚、心血瘀阻症,症见胸闷不适,胸部刺痛或绞痛,或胸痛彻背,固定不移,入夜更甚,心悸盗汗,心烦不寐,腰酸膝软,耳鸣头晕等;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、高脂血症见上述证候者。

     

    修订内容:【注意事项】项应包括:儿童慎用。


    天麻素注射液  儿童慎用


    适应症:用于神经衰弱、神经衰弱综合征管神经性头痛等症(如偏头痛、三叉神经痛、枕骨大神经痛等),亦可用于脑外伤性综合征眩晕症如美尼尔病、药性眩晕、外伤性眩晕、突发性耳聋、前庭神经元炎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。

     

    修订内容:【儿童用药】项修订为:未进行儿童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,儿童慎用。







    文章来源:国家药监局 / 健康时报等


    友情链接: